诗词大全
/
/
元稹
/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二

·作者·

元稹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标签:
  • 悼亡
  • 唐诗三百首
  • 情感
  • 目的
  • 思念
  • 译文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

      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

      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

      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

      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语音
  • 注释

    1、戏言:开玩笑的话。

    2、身后意:死后的安排,遗嘱之意。(也可以是“身后意”。)

    3、施:施舍,给人财物。

    4、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5、旧情:指韦丛生前的怜惜婢仆之意。

    6、怜:怜爱,痛惜。

    7、因:凭借,依靠。

    8、诚知:确实知道。

    9、贫贱夫妻:此处指曾经共过贫贱生活的夫妻。

    语音
  • 赏析

      《遣悲怀》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二首。三首诗重在伤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韦丛。第一首诗追忆往日的艰苦处境和妻子的体贴关怀,表达共贫贱而未能共富贵的遗憾;第二首诗紧承上首,描写妻子死后的情景,以施舍旧衣、怜惜婢仆寄托深切的哀思;第三首诗因妻子的早逝而慨叹人生的短暂,一死便成永别,抒发没有穷尽的长恨,突出悲怀,深化主题。全诗直抒胸臆,朴素自然,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和娓娓动人的描绘,抒写缠绵哀痛的真情,是古代悼亡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语音

猜你喜欢

  • 游子吟
    · · 孟郊
    乐府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观书有感
    · · 朱熹
    七言绝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江上渔者
    · · 范仲淹
    五言绝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 题临安邸
    · · 林升
    七言绝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惠崇《春江晓景》
    ·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元稹

1033篇诗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说十五)世孙。元稹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其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有《元氏长庆集》传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