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南北朝
/
陶弘景
/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作者·

陶弘景

·朝代·

南北朝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标签:
  • 古诗三百首
  • 目的
  • 言志
  • 谢绝
  • 译文

      你问我我山中有什么。

      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山中只有白云,我拥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好的心情。

      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

    语音
  • 注释

    1、诏:皇帝所颁发的文书命令。

    2、怡悦:取悦,喜悦。

    3、不堪:不能胜任。

    4、不堪持赠君:一作“不堪持寄君”。

    语音
  • 赏析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是南北朝陶弘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陶弘景才华出众,梁武帝早年即与其相识,称帝之后他屡次希望隐居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另一说该诗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

      这首五言四句的小诗,是齐梁间隐士陶弘景所作。弘景不以诗名,但此诗以极简练的词句表现了作者高远出世的情怀和敝屣富贵的依然之态。

      首句“山中何所有”。起句借梁武帝诏书中的问语,引出下文自己的回答。这一句看似平平,若不经意,但隐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对“圣旨”绝无半分诚惶诚恐之感的风范,已约略可体味。次句“岭上多白云”,正面回答诏问。山中之物多矣,作者独独拈出“白云”,自然,山中多云,这是事实,《礼记》所谓“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谢灵运诗亦有“白云抱幽石”、“岩高白云屯”之句。作者将眼前景随口道来,毫不费力,而青山白云,相映成趣,非但当时作者注目,亦使今之读者神往。此其一。其二,这与晋宋以来隐逸之士所赋予白云的特殊意义有关。云之为物,行踪飘忽,去来无迹,自由自在,无佳无碍,这正是隐士们寄托幽怀的对象,也可用作他们的自我象征。陶渊明《和郭主簿》云:“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其《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即是明证。后来的唐释皎然说得更明白:“有形不累物,无迹去从风。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陶弘景诗中的“白云”,正有这样的含义在内。诗中虽然没有“我”字,却已画出了“我”仰首观云、悠然自得的神态。梁武帝问山中何所有,实是说山中无所有,不如出山入朝,则无所不有矣。弘景这样巧作回答,也暗示了拒绝应征出山的态度。若不经意之中,实有深意在内。

      但这一句毕竟过于含蓄,意思不够醒豁,接下来“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二句就索性点明了这层含义。表面看来,这两句是说白云在天,飘忽无定,只可让山人游目,无法寄陛下同观,言下似乎还有遗憾之意。但“怡悦”一词,明确表示了自己对青山白云,也就是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只”、“自”二字,更将对苍山白云的欣赏看做是隐士的专利。万丈红尘中人怎能耐得住山居的寂寞,舒卷无方的白云怎能得到金粉丛中帝王的心赏,所谓“只可”、所谓“不堪”,其实已经毫不客气地将对方排斥于自己的同道之外。意思虽略嫌直露,而拒聘的态度却也因此显得更加坚决。

    语音

猜你喜欢

  • 梅花
    · · 王安石
    五言绝句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 · 罗隐
    七言绝句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天净沙·秋思
    ·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七步诗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三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四

    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陶弘景

南北朝

15篇诗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读书万卷,善琴棋,工草隶,博通历算、地理、医药等。萧道成(齐高帝)为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隐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询,时称“山中宰相”。晚号华阳真逸。主张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