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沈佺期
/
杂诗

杂诗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闻道黄龙戍,

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

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

一为取龙城。

标签:
  • 战争
  • 唐诗三百首
  • 情感
  • 人物
  • 场景
  • 相思
  • 妇女
  • 译文

      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

      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

      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

      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

      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语音
  • 注释

    1、杂诗:这类诗的内容多为抒发个人感情作品,是诗人随时随地、即兴而发的感想琐事的记录,不定题目。可以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为组诗名。《文选》有杂诗这一类别。

    2、闻道:听说。

    3、黄龙戍:即黄龙冈,文选,是唐初时东北边地要塞,在今辽宁省开原县西北。

    4、解兵:放下兵器。

    5、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将旗鼓:带领军队。将:带领。旗鼓:指代军队。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

    7、龙城:古匈奴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汉武帝时,大将卫青曾在龙城,斩获七百首级。从六朝以后文人说到边事都用龙城代指。这里指敌人要地。

    语音
  • 赏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少妇渴望远征的丈夫早日回家团聚的心情,想像丰富,声调优美,感情充沛。

      这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之一。诗人类似“无题”的《杂诗》共有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一首诗除了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希望有良将早日结束战事,是思想上较为积极的一首,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首联叙事,交代背景:黄龙戍一带,常年战事不断,至今没有止息。一种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抒情,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宫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象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抒写至此,诗人意犹未尽,颈联又以含蓄有致的笔法进一步补足诗意。“春”而又“今”,“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怎不倍觉惆怅!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互文对举,共同形容“少妇”与“良人”。联系前面的“频年”、“长在”,可知所谓“今春”、“昨夜”只是举例式的写法。在“频年不解兵”的年代里,长期分离的夫妇又何止千千万万,他们是春春如此思念,夜夜这般伤怀啊!

      这一联说闺中少妇和营中良人的相思。双方的离情别意之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这就是末联所写的:“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这里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一层意思,揭示出诗的主旨,感慨深沉。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全诗以问句作结,越发显得言短意长,含蕴不尽。

    语音

猜你喜欢

  • 夏日绝句
    · · 李清照
    五言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塞下曲
    · · 卢纶
    乐府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 独坐敬亭山
    · · 李白
    五言绝句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泊船瓜洲
    ·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 观书有感
    · · 朱熹
    七言绝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沈佺期

322篇诗词

沈佺(quán)期(约656年—约715年),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沈佺期与宋之问,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有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