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

类型:

  • 不限
  • 小学古诗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小学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节气
  • 闺思
  • 追忆
  • 忧愁
  • 怨妇
  • 托志
  • 待客
  • 托物抒怀
  • 七月派
  • 赞颂
  • 忆旧
  • 史论
  • 传记
  • 驳论
  • 劝谏
  • 小说
  • 公文
  • 历史
  • 愤懑
  • 思想
  • 仁政
  • 老师
  • 慨叹
  • 游说
  • 浔阳
  • 古体
  • 神话
  • 苦难
  • 对话

朝代:

  • 不限
  • 先秦
  • 两汉
  • 魏晋
  • 南北朝
  • 五代十国
  • 近现代
  • 当代

诗人:

  • 不限
  • 陆游
  • 杨万里
  • 苏轼
  • 王安石
  • 杜甫
  • 朱熹
  • 刘禹锡
  • 辛弃疾
  • 王冕
  • 李商隐
  • 孟郊
  • 杜牧
  • 韩愈
  • 温庭筠
  • 晏殊
  • 范仲淹
  • 孟浩然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骆宾王
  • 王翰
  • 袁枚
  • 李清照
  • 贺知章
  • 王之涣
  • 李白
  • 白居易
  • 王维
  • 卢纶
  • 李绅
  • 弘历
  • 屈大均
  • 查慎行
  • 刘克庄
  • 欧大任
  • 姚燮
  • 赵蕃
  • 王世贞
  • 商山早行
    · · 温庭筠
    五言律诗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论语》十二章
    · 先秦 · 孔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想’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北冥有鱼
    · 先秦 · 庄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卖油翁
    · ·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唐雎不辱使命
    · ·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 2
  • 3
  • 4
  • 5
  • 6
蜀ICP备16012350号-3   |   网站建设:四川云图信息 400-028-0339